打响八级工“远征”第一枪 ——记华峰化学“八级工”彭定远和林丙琛重庆支援事迹
发表时间:2023-01-18   浏览次数:   作者:戴慧丽、吴海峰
  华峰化学员工彭定远和林丙琛,身负重任,带着瑞安基地纺丝工匠的非凡技能,远征华峰重庆氨纶公司,提升重庆基地120头生头效率,这也是公司八级工首次合作助力技能提升,让八级工技艺异地开花。三个月悄然而去,年底前,一份极具分量的红头文件嘉奖,两人因成绩突出,彭定远首次获评“一级工”,林丙琛在“二级工”的基础上被升级为“三级工”,这也为两人的远征战绩留下了浓墨重彩。

  当两人回想起,从出发前的瑞安纺丝36头和48头生头岗位能手,再到新到重庆时的120头生头新兵,之后连续不断提升成绩载誉而归,120头3H17分50秒、120头3H18分30秒排名团队成绩2%……这一幕幕画面、一串串数字,就如同放电影似的,让他俩回味无穷。

挑战,成就远征“快枪手”
  “刚出去的时候是很有信心的,因为在本工段技术都是可以的,底子也有,所以也没太多顾虑。”彭定远是在2022年9月初响应公司号召,与林丙琛组队前往重庆氨纶技能帮带。然而,进入重庆H2车间开始学习之后,他的这种想法马上被打破了。他说:“跟我们想的不一样!不管是分丝站位、分丝手法还是机器设备,重庆基地和瑞安基地天壤之别。”初来乍到的彭定远深深地意识到,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“新员工”,一切都将从头开始,不得不说,彭定远的心中开始紧张起来了。

  不过,能够作为“远征”的生头岗位能手,彭定远有着非同一般的操作和总结能力,同时,得益于重庆120头生头团队对以往经验的倾囊相授,仅仅两个星期,他的120头1H成绩达到重庆基地生头最高等级——三级标准。技艺有了进展,他对接下来的任务也是倍有信心了。但是,K1车间120头3H生头,仿佛就是故意来打击他的,直接将难度提升了好几个档次。刚开始,分丝分不出来,彭定远就自我拼命学,等到学会了正常分丝,他就吃饭想,走路想,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提升生头速度。队友的速度更快了,他就马上紧张起来,每次练习结束后,就去看队友操作,这构成了他在重庆基地最深刻的印象之一。

  与以往不同,彭定远不仅要自己学好,还要带好一批重庆基地的徒弟。除了完成既定的练习目标,彭定远的徒弟们也都不甘落后,速度慢的徒弟主动要求“开小灶”,其他组员也是经常询问速度提升技巧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内部成员争先恐后,慢慢形成了良性竞争。经过持续鏖战,新马终于成为了一匹快马,彭定远带着 120头3H18分30秒的生头成绩,锁定了团队排名前2%,可谓是遥遥领先。

重复千百次,只为一两秒
  要说纺丝生头,在瑞安基地有位“战神级”的生头操作工,那便是林丙琛,他也被别人调侃地称呼为“林工”。作为连续10多次荣获集团三创纺丝比武一等奖的“擂主”,这称呼也可谓是实至名归。他曾说出了生头秘诀,那便是“重复千百次,只为一两秒。”尽管在瑞安基地有着扎实的基础,来到重庆车间,面对耗时六十分钟都搞不定的K1车间120头3H纺丝生头工序,连林丙琛这样的“大神”也连连感叹。“地狱难度一样,差点就要放弃回瑞安了。”他挺不好意思地说道,“那些日子,每天上班就是学纺丝生头,下班就和定远分享交流。”中午不休息,晚上勤交流,为的就是“重复千百次,只为一两秒。”好在林丙琛有基础,生头核心技术在于分丝和上丝,进步秘诀在于多练,突破瓶颈在于思路,十多年的经验让林丙琛胸有成竹。

  在反复的训练中,他时刻在琢磨。他找准角度,用一把吸枪吸住全部丝束,将其拧成一股放置在罗拉上有序运行,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丝束运行情况,心中默数,从外向里,把一捆360根的丝束,均匀地分成120份。对于关键的动作,他都进行了分解,有所侧重,失败、改进、进步……他一分一秒地在降低耗时。

  攻完分丝攻上丝,他像一名战士一样,拔掉前进路上的各个据点。他和彭定远研究后,制定了自己的上丝方法,改变以往普遍采用的上丝顺序。从最左侧开始上丝,避免当中卷绕丝的破坏性干扰,实际证明,这样的方法在他们的运用中是十分可靠的,所以一个多月就达到速度考核的最高等级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在头一个月的时间里,八小时的上班时间,生头练习时长就超过了六小时,成了家常便饭。凭着一股不服输、求进步的劲儿,他的水平在入门后,突飞猛进。就像所在K1车间单管孔翔平说的:“我作为林丙琛和彭定远两位师傅的对接人,看着他们120头的生头速度,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,就达到我们团队的最高级别,这样的速度,太不可思议了,真的很了不起。” 而对林丙琛而言,没有停歇,他一心想着只有更快,他想在自己短暂的远征时间里,将生头速度提到最高,为生头团队留下好方法,不辱使命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勤学苦练了一个多月,林丙琛的速度突飞猛进到十几分钟,比团队众多成员的耗时整整快了一倍。

  在两位远征的战士身上,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工匠,什么是华峰八级工。如何实现工匠传帮带,他俩给我们展现了活生生的例子。华峰的“八级工制度”,就是要让有一技之长的员工,走技能路线,在技术操作岗位成长,这同样也是最广大一线工人成长成才的康庄大道。